This is Andy

我的相片
曾經,我不懂得分享愛。 曾經,我不懂得分享生活。 曾經,我不懂得分享學習。 曾經,我不懂認錯。 但從經以後卻不再一樣, 大家好,This is Andy。 はじめまして、わだしわアンヂイです、しゅみわじゅどです、どうぞよろしく、おねがいします。

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內在的聲音

從你出生到現在,你自己與誰對話最多次?
答案:你自己
但是就我最近慢慢明白NLP對於人思考邏輯的模式下去定義,
事實上,我們對自己講話時,卻以五感來分辨,
而人卻會又因五感的體驗讓自己的對話不同。
以下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在3/29的凌晨1 - 3點,我無意的將自己的思考模式給系統化了,
這樣的系統化可以用一部影片來解釋,那就是「口白人生」,
口白人生當中講到一個作者他所寫的故事,
剛好與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人的生命完全相符,
而在他撰寫書的同時,那個人會一直聽到旁白,
在一開始會以為自己瘋了,直到他後來明白事情的真相,
這部片子當中提到一個很關鍵的一段話"Little that he know",
如用我不及格的中文來表達,
我想應該是被翻譯為「他自己卻不經意的知道」,
也就是說,這人他本身對於他所做的事情知道,
卻並不清楚這樣的事情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而這樣的一段話卻在語言學的表達中,表示了「第三人稱」。

內在的聲音,什麼是內在的聲音,
內在的聲音是指有自己?團隊?還是這世界也有內在的聲音?

就在3/29的凌晨1 - 3點時,
我頓時用第三人稱的方式將自己抽離這個軀殼,
並領悟到:點 - > 線 - > 面 - > 方體 - > 圓體 - > 無邊界
我想或許沒人注意到這段話,
也或許即使有人注意到也不知道這在寫啥,
但卻對我而言,
這是如何去同時使用左右腦去思考事件最genuine的型態,
(Genuine真誠的)
在這段我先不談那系統的作用和方法,我想先提到一個觀點,
大家或許同意「了解人的心智,就可以創造改變」,
也同時將「了解問題就等於解決問題」這點與上者劃上等號,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就好比恐懼、自我信心不足等情況,
就大多數人來說,自己知道這樣負面的表現是因某種原因而出現的,
所以,「了解問題就等於解決問題」這點事實上是不成立的,
但無可否認,「了解問題可以幫助解決問題」,
人們只是常將「解決」和「幫助」畫上等號。

有人或許會對於以上我所說的感覺到困惑和不同意,
但就在你同時看這篇文章時,你停下來想一想,
會讓你感覺到信心不足或恐懼,
真的是因為你「一直處在」會讓你遭受這樣打擊的環境下嗎?
換句話說「人習慣了恐懼、害怕」,
那要如何擺脫?
花錢去看心理醫生或上激勵課程?
我相信會是有用的,但是到頭來他們仍然是在加強一件事情,
那就是你自己的內在聲音,
沒錯,他引導你,讓你對自己說話,
也就是將你反覆習慣的思維模式轉換,
而這樣的思考模是我解釋為「自我對話」。

那到底我所領悟到的這套系統是什麼?
點線面的觀念我想大家都有聽過,
但為什麼我會多了一個方體、圓體和無邊界的出現?
老實說,我(左腦)不知道,
但我的內在聲音(右腦)卻向我解釋了,
原來,人的五感又稱之為「次感元」,
而次感元也可以說是你大腦的延伸,
也就是說五感就是你大腦接受訊息的延伸,
而我對於畫面十分有感受,
所以我將畫面都投射在我稱之為「自我對話」的系統當中,

:一件觸使你開始思考的「點」。
:許多當下的點之間的關係所構出來的「線」。
:眾多關係整理後平面化後出現的「事件」。

ok,以上三點是我所看待的點線面,
每人對於這三點的看法或許都有自己的解釋,
但我想應該差距不大,接下來我要講超越自我的角度。

方體
將眾多事件像照片一樣一張張疊在一起,你會看到動態的事件發生,這樣的方體或許不是正方體,或許不只一層,或許是透明有影像的,因人而異。
圓體
將方體在你的腦海中推開,推至七公尺處,邊界會顯得不再那麼清楚,變成了一個有範圍卻沒角的動態畫面。
無邊界
站起來,腦海中的圓體仍在遠方,裡面的畫面仍在進行著,在你往前踏一步的同時,你自己有如被這圓體吸引進去,快速的吸引進去,沒有邊界,你就存在事件的當下,沒有時間,另一個世界的存在,而你就在當中。

以上到底在講什麼,在我消失的幾個晚上當中對自我實驗過後,
我才明白,如是對我自己運用,
我看到我將自己抽離變成第三人稱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並之後再將自己放「」「當下」,就現實來說這不可能,
因為時間是不斷的在前進的,但時間不就是人類所定義出來的嗎?

我曾在某個節目當中看到一段話:21世紀的新貨幣叫做速度
或許你現在腦海中想到的是處理事情的速度,我也同意,
但在那之前,你必須要先「想」如何處理事情,
人的思考模式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思考模式就可以加快思考的速度
你同意嗎?

人的反應,都是來自於你如何思考,
而語言和動作是影響你如何思考的兩大因素,
我在講的不是催眠,更不是什麼很玄的東西,
只是在告訴你,我們的思考模式,
是不是常讓你自己陷於某種情緒、心態當中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就交給讀者你和包含我自己去回答。

如有興趣想要在短時間內,
運用「自己」內在的聲音幫助自我轉變的歡迎與我一同分享。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I Feel Alive

最近因為許多活動和文案必須籌劃和執行,所以許多會有時鐘和羅盤打結的時候,但即使身體再怎麼疲憊,我發現...我可以厭惡去上課,但去開會時總抱著期待,因為...開會時,總是有那麼一群人跟你的目標一樣,開心的去執行和討論著夢想,就在當下,我深深的覺得,Yes! I feel ALIVE! 那種感覺好充實好充實,那種「歸屬感」是很棒的!(新的背景音樂讓我感覺也很放鬆)

今天再開夏令營的籌備會時,看得出大家的眼神中散發出期待和熱情,知道說這不是單單為了我們自己幹部,這是為了未來的學員和未來即將改變台灣甚至世界的夥伴們,雖然我在行動上有點緩,但一直掛念著推廣財商,也一直想著,我系上所修的課程如何與財商推廣加以結合,就如同我今天所上的
文化節慶活動與美食時,講到:活動如果不是關於1.地方特色2.宗教性3.商業性,那就一律歸類為文宣活動。而如果要讓一個活動可以長久,必定要將它市場化,也就是說要將他變成一種產業。這時我就開始想到K君常在談話時的創造力,K君也常提到,要有「無中生有」的能力才能應萬變。

於是我開始想,我相信,總有一天當財商社變成一個全台大學指標性的社團時,必定會有像豐年祭般的年度聚會,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大家都會從國內外趕回來參加,讓他真的變成一個當年我加入財商大家庭時K君提的問題,
一年半前的K君:「哪個社團在你畢業離開學校後,還會有直接關係?」
一年半後的A君:「財商推廣社」
那個異相是充實並富有色彩的,就像嘉年華會的歡樂且盛大。

很美,到了
各位夥伴們呢?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清醒或做夢,傻傻分不清楚

從禮拜三晚上到禮拜天早上,我猜想我睡著的時間應該不超過5小時。
從鬆餅到繪本,
從繪本到ID,
從ID到繡球花,
從繡球花到晨光的大草原,
從晨光的大草原到壞掉的行李箱,
從壞掉的行李箱到John Louis,
從John Louis到義守大學,
從義守到學到煙火晚會,
從煙火晚會到回台南,
從台南到噩夢連連的床,
從噩夢連連的床到早該遵守的承諾,
從早該遵守的承諾到面對自己,
從面對自己到現在正在打網誌,
從正在打網誌到不停下腳步的時間...

五天我一共瘦了1.8公斤,五天吃了5餐,
我愛我弟弟哈利,他真的很貼心知道哥哥的軟弱,
也因為他的支持和鼓勵讓我體會到有些時候男人是需要男人的鼓勵。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

今天早上發生了地震,我迅速的起床穿上短褲,鑰使、手機、筆電、皮包剛好都在同一個包包,抓了就跑,大概1分鐘後停止了。過不久我坐在床上思考著這幾天發生了好多事情,並一一的把他列下,看到許多事情必須誠實面對自己,讓我想到「與時間有約」裡的一段話出自《思考者》(As a Man Thinketh)的作者艾倫(James Allen)曾說:「人永遠是由內而外,心境衍生出生命的情境,思想綻放出行為,結成個性與命運的果實。」這段話與聖經中的一段話剛好相符箴4:23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譯: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時常我們因為達到某樣成就去約束自己,去將自己更佳的成長,卻在靈命上枯萎了,而過去我也看到自己的靈命逐漸枯萎,慢慢的將與神同在的時間看似為每日的職務。

我們所有做的決定,都是由心發出,當然不一定每件事情你都是有意識(conscious)的去做,因過去的經驗和記憶也會促使你在潛意識(subconscious)上做決定,就像一個職業格鬥家,在格鬥時除了有意識的思考如何潦倒對手之外,有些緊急狀況會因肌肉記憶(muscle memory)肌肉記憶而觸發依些動作,這些都是長時間的練習與習慣浪他們可以不需要在思考的情況下就動作。我自己也是一樣,有些習慣是自己並沒有想過的,但慢慢的回到天父的面前,沉浸在祂的愛裡時,回想一天所做的事情可以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去審視自己是不是因為某樣目的而去做某樣事,聖經也教導我們,「你的心放在哪裡,你的寶物就在哪裡」

我認真的思考並修正自己的思維,不是讓自己更加的富有,而是在靈命上成長,因為唯有心擁有了一切所需,填補心中那個空洞後,才能真實的面對自己,面對天父。